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中风后站不起来,原因竟不是脑梗,而是它!——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发布时间: 2023-06-25 浏览次数:826

患者麦叔,今年70岁,是一名退休教师。虽然有2型糖尿病、痛风等病史,但因为退休后坚持做运动,他身体还算硬朗。

今年3月,麦叔突然排黑便,由于没有其他不适,并未引起重视。4月5日,麦叔因排便后突发剧烈头晕,家人赶紧送其到某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考虑十二指肠溃疡、中度贫血。9日晚,病情加重,他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检查头颅CT后,考虑急性脑梗死,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然而,出院约一周麦叔又因气促、肢体水肿(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再次出院。

奇怪的是,再次出院后,麦叔仍不能站立。到镇里医院做康复治疗,医生接诊后也十分奇怪:“明明肢体力量那么好,为什么不能走路,甚至站也站不了!”康复治疗后,麦叔仍然无法站起来。

麦叔辗转多家医院未能确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院神经系统查体可见: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三头反射肌、膝反射、踝反射引不出,双侧指鼻试验、膝跟胫试验(+),双下肢偶有不自主抽动,病理征未引出,踝关节以下震动觉障碍,痛觉、运动觉、位置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无异常。

患者以上症状究竟是什么病因?神经内科郭晓兵主任团队进一步完善检查,头颅MR发现患者存在脑梗死的病灶,但并不能解释患者不能站立及体查的异常。肌电图提示既有感觉神经、亦有运动神经损伤,不支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大致正常,可排除甲状腺疾病所致神经病变。患者脑电图不支持癫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相关抗体(脑脊液、血清)均阴性,且头颅、脊髓MR不支持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表现。患者双下肢肌痉挛、共济失调,肌电图以脱髓鞘病变为主,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寡克隆带(+)。

综合检查结果,郭晓兵主任确诊患者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明确了病根,对症下药,予激素冲击,配合火龙罐、蜡泥灸、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中药拟益气活血为法,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患者下肢不自主抽动、下肢发软等症状逐渐改善。出院时,患者已能自己使用助行器走路。

据介绍,CIDP是以周围神经近端慢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患病率(0.67~10.30)/10万,年发病率(0.15~10.60)/10万,在国家罕见病名录可查询。各个年龄均可发病,高峰期在40~60岁,也有儿童甚至新生儿发病的报道,男性略多于女性。通常表现为隐袭起病,病情进展达8周以上,或呈亚急性病程。

该疾病会导致进行性运动和感觉障碍,表现为近端和远端肌肉无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性共济失调和严重残疾,这些都是周围神经严重脱髓鞘和继发性轴突缺失的标志。

郭晓兵主任表示,CIDP是神经系统可治性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合理用药可获得良好功能改善,经一定时间的维持治疗,停药后可无复发;部分患者病程迁延,需要长期用药维持;少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或开始有效,而病程后期对治疗反应变差,而导致严重残疾。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很重要,不要错过治疗的时机,病情改善后也不要掉以轻心,要规范用药定期随诊,切莫自行停药

文字 | 神经内科 苏秀坚

编辑 | 梁颖杏

制作 | 李依颖

郭晓兵  

神经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省医学会抗癫痫委员会委员。

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特别在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方面有一定造诣。能够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颅内血管狭窄,颅内血管急性闭塞,慢性闭塞)和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各个部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神经介入治疗。

苏秀坚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广东省医院协会眩晕中心建设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心脑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委员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擅长脑梗死、帕金森及各种头痛、眩晕症诊疗,能快速诊断各种半规管耳石症,并能运用Epley、barbecue以及Semont、Gufoni等多种方法进行耳石复位。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