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

三伏天灸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 2014-07-04 浏览次数:3883

天灸又名“发泡灸”,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传统理论,采用刺激性药物敷贴于人体相应穴位,纠正脏腑阴阳盛衰,改善经络气血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调整和治疗作用,使其趋于平衡,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黄帝内经》有云,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统一,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最为活跃,人体毛孔大张,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温阳益气、通痹止痛的功效。三伏天灸主治慢性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妇科病、骨关节病等,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阻肺、虚人感冒、虚寒型胃痛、荨麻疹、慢性颈肩腰腿痛、月经不调等。对于普通人,三伏天灸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目的,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上工治未病的充分体现。

那么,要取得三伏天灸的防病治病作用,它的具体贴敷方法是要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每次贴敷时间就发泡药物的不同而有少许差别,一般成人以2-4小时、儿童20-60分钟为宜;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风门、定喘、膏肓、肾俞、脾俞、大椎、膻中、天突等,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辨证取穴。发泡药物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阴阳,所以贴敷时皮肤会有温、热、轻微刺痛感,这是正常现象,是药物起作用的表现,所以患者不必太担心。但对一些个别患者,药物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奇痒难忍时,应把药物提前取掉。

但有些患者却不适宜行此疗法,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的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以及妊娠期妇女等都不太适合三伏贴敷。贴敷期间应忌烟酒及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穴位贴敷前应清洁皮肤,取掉药物后至少2个小时内局部不能沾水、不能洗澡,因为贴敷治疗后全身毛孔张开,此时洗澡,寒湿邪气易侵袭人体,容易化痰生瘀阻滞经络而导致病痛发生。贴敷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同时不宜剧烈运动。

番禺区中医院2014年“三伏天灸”的治疗时间表:

引伏:   2014年7月8  (周二)

初伏:   2014年7月18 (周五)

中伏:   2014年7月28 (周一)

末伏:   2014年8月7  (周四)

加强:   2014年8月17 (周日)

                                                (针灸科 罗伟君)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