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九旬阿婆闯关成功:高龄肠癌患者的重生曙光
发布时间: 2025-09-29 浏览次数:27
95岁高龄、肠梗阻、结肠癌,这三重严峻挑战如巨石横亘在前,但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番禺区中医院)外一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多学科紧密协作,为邬阿婆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生命答卷。

病情危重,高龄手术决策艰难
95岁高龄的邬阿婆因持续腹痛、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入院,经腹部CT和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恶性肿瘤引发的肠梗阻,同时合并有高血压、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基础疾病,手术及围手术期面临的风险极高。结肠肿瘤梗阻的处理通常有几种选择:肿瘤根治术一期吻合或近端造口、化疗药物姑息疗法以及放置肠梗阻支架。但考虑到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留置肠梗阻支架并非最佳选择,而口服化疗药物或使用鼻肠梗阻导管姑息治疗,生存期又受限,手术决策艰难异常。
多科协作,精准方案破局困境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例,黄勇主任立即在科内展开讨论,对婆婆的病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仔细研究各项检查报告。团队分析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权衡利弊。术前反复研究影像学资料,精准剖析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麻醉科团队全面评估高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选定了最适宜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护理团队在术前耐心与婆婆及家人沟通,了解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多学科紧密协作,为手术成功筑牢根基。
精湛技术,突破高龄手术禁区
术中,在麻醉科医护的积极配合下,黄勇主任医师团队顺利完成了腹腔镜右半结肠肿瘤切除术。从层面游离到血管离断,从切除肿瘤到肠道重建,手术团队的每一步都细致入微。整台手术出血仅约50ml,净手术时间约2小时,且对吻合口行I期吻合,而非传统的造瘘术。这意味着患者术后不需要携带造口袋生活,大大提高了术后生活品质。
高龄患者手术本就困难重重,基础疾病较多、术中术后危险情况易发、器官衰退致手术及麻醉耐受性差、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多。随着现代医学在麻醉管理、手术技巧和术后护理方面的进展,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区”。

康复出院,重燃生命希望之光
术后第一天,邬阿婆便能与医护人员轻松交流,她感慨道:“感谢你们,我这么大年纪,还能这么顺利地完成这么大的手术,你们真是太厉害了!”黄勇主任表示,只要术前进行充分评估,术中团队紧密合作,术后精细管理,哪怕是90岁高龄患者做结直肠癌手术,也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如今,邬阿婆已经康复出院,她的重生经历有力证明,经过充分评估和精细管理,高龄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区。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展现了外一科团队的精湛医术,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应对高龄患者手术挑战的强大实力,为更多高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