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七旬老人腹藏“炸弹”,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心内科团队联合广东省中医院成功拆除
发布时间: 2025-04-02 浏览次数:75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心内科祁家祥主任外周介入团队与广东省中医院介入科联手,通过精准微创介入手术,为70岁腹主动脉瘤患者曾先生拆除体内"不定时炸弹"。在此次救治过程中,我院心内科与广东省中医院介入科紧密合作、为成功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七旬老人身藏"炸弹" 跨院协作争分夺秒
70岁的曾先生家住番禺区,已经被腰疼折磨了2个月,右下肢持续麻痹长达一月。见症状久久没有得到缓解,曾先生来到我院寻求医疗帮助。入院后,医疗团队为曾先生行增强CT检查发现,除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外,其腹腔内竟潜藏着直径达8厘米的腹主动脉瘤(90mm×75mm×79mm),如同一颗随时引爆的“人体炸弹”。
70岁的曾先生家住番禺区,已经被腰疼折磨了2个月,右下肢持续麻痹长达一月。见症状久久没有得到缓解,曾先生来到我院寻求医疗帮助。入院后,医疗团队为曾先生行增强CT检查发现,除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外,其腹腔内竟潜藏着直径达8厘米的腹主动脉瘤(90mm×75mm×79mm),如同一颗随时引爆的“人体炸弹”。
根据《腹主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男性患者瘤体直径超过5厘米即需手术干预。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心内科外周介入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考虑到腹主动脉瘤体过大,且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团队立即与广东省中医院介入科取得联系。依托两院建立的微创介入血管协作机制,省中医院专家团队第一时间驰援,派出专家与我院外周团队共同手术。

增强CT三维重建图腹主动脉瘤最大径断层图
微创介入破难题2小时鏖战化险为夷术中造影,团队发现发现曾先生的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总动脉瘤与术前增强CT一致,其中腹主动脉瘤直径达8厘米,发生破裂及形成血栓可能性极高,介入手术风险及难度极大。在两院专家的默契配合下,手术团队采用腔内修复术(EVAR)展开攻坚。通过股动脉微创切口,将覆膜支架精准锚定于瘤体两端,隔绝高压血流对瘤壁的冲击。经过2小时鏖战,手术成功,造影显示血流恢复正常,曾先生的生命危机解除。

术后康复显温情早期筛查是关键术后曾先生生命体征平稳,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顺利出院。祁家祥主任介绍,腹主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凶险的疾病,它就像腹部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早期症状隐匿,常被误认为普通腰腿痛。随着瘤体不断增大,破裂风险会显著升高。一旦破裂,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大量出血,死亡率非常高。他提醒,具有吸烟史、既往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动脉瘤家族史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腹主动脉瘤的筛查。早发现就能早治疗,在生命危急时刻下,抢时间就是在抢救生命。

此次联合救治不仅标志着两院在微创介入领域的深度合作迈上新台阶,更为跨区域医疗协作树立了优秀典范。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技术协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人民群众筑起更坚实的生命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