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潘晓均 通讯员李振恒)日前,20岁的小李(化名)突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多发肺动脉栓塞,呼吸心脏骤停,经番禺区中医院急诊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全力抢救,最终转危为安。
4月14日半夜,小李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情况不严重,当时过一会就自行缓解,因此他并没有在意,继续玩游戏到凌晨才休息。第二天早上8时,小李起床准备穿鞋子时,突然眼前发黑,随后迅速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抖动等情况。见状,家属立刻呼叫120急救。120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小李已意识不清、全身紫绀、气促,血氧饱和度仅80%,120医护人员马上给予心肺复苏、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并将其迅速转送至番禺区中医院。
转运期间,番禺区中医院急诊科立刻启动绿色通道。到达急诊科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四肢冰凉,医护团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此时,患者心率突然降至32次/分,血压测不出,未触及颈动脉搏动,考虑呼吸心脏骤停,医护团队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强心、升压等抢救措施,复苏约1分钟,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床旁彩超显示患者右心增大,考虑急性肺栓塞可能,于是完善胸部增强CT,提示双肺多发肺动脉栓塞,其中左肺动脉主干见大块儿血栓影,而彩超显示右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内血栓形成。此时,患者正处于危急状态,该院迅速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MDT),专家们认为急诊肺动脉介入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遂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立即将患者送至介入导管室行肺动脉介入溶栓及抽栓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制定应急预案,介入科主任医师祁家祥手术团队立即为患者开展手术,术中先行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以防右侧髂静脉内血栓脱落形成新的肺栓塞,肺动脉造影见左肺动脉主干闭塞……历经1个多小时,手术团队成功为患者行肺动脉介入溶栓、碎栓、抽栓治疗。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明显改善,血压回升,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双肺动脉血流恢复并返回ICU病房。经ICU医务人员用西医进行抗凝,配合中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调理脏腑功能,术后当天下午,患者的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已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患者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从监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继续观察及治疗。
本次高难度肺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番禺区中医院胸痛中心在处理高危胸痛(肺栓塞)患者以及该院外周介入诊疗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近年来,番禺区中医院胸痛中心不断完善流程,打磨专业技能,让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为全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