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警惕】爱吃鱼生?小心这个潜伏在美味背后的“隐藏杀手”!

发布时间: 2022-08-15 浏览次数:3097

       吃鱼生是岭南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元素。

       鱼生纹理清晰,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香甜爽口。

       但,爱吃鱼生的你要注意了,香甜味美背后,还潜伏着一个“隐藏杀手”——肝吸虫!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位42岁女性患者。其因反复腹部疼痛3月,皮肤发黄3天来我院来诊。患者入院后黄疸进行性加重,各项病毒性肝炎抗体均阴性,腹部彩超及腹部CT均提示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炎、肝内胆管扩张。粪便中未见肝吸虫卵,但肝吸虫抗体阳性,证明患者存在肝吸虫感染。

       医生遂追问患者饮食习惯,发现患者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吃鱼生。患者黄疸极有可能是因为“隐藏”在鱼生中的肝吸虫所致!为了进一步明确患者黄疸原因及解除梗阻,主治医生给患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并没有看到胆管结石,但在留置鼻胆管引流胆汁中发现肝吸虫,此患者最终确诊为肝吸虫病。由此诊断结果,“对症下药”,将大量肝吸虫尸体排出体外,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正常后,顺利拔管出院。

       肝吸虫,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我们人体肝胆管内的一种寄生虫。其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3~5mm。

       当发现肝功能异常、黄疸,且有进食鱼生史的患者,我们需警惕肝吸虫病。

       人体是怎么会感染肝吸虫的呢?所谓“病虫口入“”,肝吸虫病就是“病虫口入”的典型。

       淡水鱼、虾很容易感染肝吸虫的幼虫,称之为囊蚴。当人吃进含有囊蚴的“鱼生”,囊蚴便进入人体,并在肝脏胆管内发育为瓜子仁状成虫。

       由于肝吸虫感染早期并无明显不适症状,基本上不可能知道感染,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的胆管内大量繁殖,引起胆汁堵塞、胆管发炎,肝内多发性结石形成,甚至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还有资料显示肝吸虫感染与胆管癌、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肝吸虫感染后人体并不能自愈,但是如果给予积极正规的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在没有严重并发症前,服用吡喹酮等驱肝吸虫药物即可治疗。

做好以下三点,可以预防此病发生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

       2.菜刀切完生鱼必须彻底洗净后再切熟肉,以免囊蚴感染。

       3.定期体检,体检项目可选择肝吸虫抗体检查。

       医生提醒,如怀疑自己感染,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字 | 刁沛思

编辑 | 梁颖杏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