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小钥匙孔”里摘除“腰突”

发布时间: 2019-08-27 浏览次数:2976

 

区中医院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又添一新技术

 ——摘自番禺日报

 

□本报记者 杜丽华  通讯员 郭伟俊

近日,区中医院骨伤三科(脊柱外科)成功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椎间盘摘除术,为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解除了病痛,手术效果良好,该技术是骨科开展的又一新技术、新项目。

小伙子腰椎疼得受不了

26岁的张先生,2015年受伤后出现腰痛及右下肢痹痛,因为“能忍忍”和“不影响日常生活”,也就一直保守治疗。直至不久前,越发严重的疼痛让他不仅无法久坐,连走路也变得困难,有时疼痛突然加重,甚至难以翻身和下地,保守治疗后疼痛仍持续不能缓解,饱受折磨,于是来到区中医院骨伤三科住院治疗,经检查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腰椎痛剧烈且反复,MRI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显著压迫神经,保守治疗难以根治,手术指征明确,但患者还很年轻,无腰椎不稳、椎间盘钙化等腰椎退行性变的情况,若采取传统的开放式手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肉,打开椎板,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恢复时间长,术后可能发生腰部疼痛、僵硬等后遗症,幸运的是我院新购置的椎间孔镜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可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椎间盘摘除术,该术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成熟的微创手术方案。”骨伤三科主任蔡东岭说。

张先生在了解病情并听取蔡主任的建议后,最后选择了椎间孔镜下摘除突出椎间盘术进行治疗。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历时一个多小时,切口仅“钥匙孔”大小,术后患者腰痛及右下肢疼痛立即消失,张先生对手术效果很满意,手术非常成功。

新技术让腰椎间盘患者看到希望

据骨伤三科主任蔡东岭介绍,本次微创椎间孔镜术中,首次引入了新设备——椎间孔镜,该设备来自于德国Joimax公司,该公司椎间孔镜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全球多个脊柱医疗中心数十万例手术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了普遍认可。

在目前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中,常见的有椎间孔镜手术、传统开放手术、射频消融术等,而以椎间孔镜手术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手术已十分成熟,该手术切口仅“钥匙孔”大小,创伤小,基本不出血,由于不需要剥离肌肉和韧带,不咬除椎板,对人体原来正常组织结构干扰非常小,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此外,该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疼痛立即缓解,当日可下地活动,恢复快,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特别适合于年轻以及其他不适合做开放手术的患者,有效克服了传统手术创口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恢复时间长,术后出现腰部疼痛、僵硬等后遗症的不足,是目前最成熟、最安全、最经济的微创技术,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成为脊柱手术新的热点。该技术在区中医院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骨科脊柱微创治疗领域,增添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广大患者带去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多的健康福音。

久坐警惕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常见疾病,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一直趋于年轻化。久坐、久站的人、长时间低头工作的人是椎间盘突出症高危人群。如今的青少年学习压力大,坐在书桌前的时间增多,体育锻炼时间比以前也有所减少,腰背肌力量差,尤其是椎间盘后方韧带力量减小,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腰痛或腿痛会逐渐加重,突出的椎间盘长期压迫神经,容易造成下肢疼痛、麻木、酸困、发凉、无力或大小便异常,甚至导致下肢瘫痪。

预防此类疾病,重点在于减少对椎间盘的损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对于一些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