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这位80后“小中医”不简单

发布时间: 2019-08-26 浏览次数:5503

摘自番禺日报2019年8月21日A6版

杨日丰为病人仔细把脉 张倩茵摄

——记区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杨日丰

    □番禺区融媒体记者 杜丽华

    “庆幸我们没有放弃,也幸亏遇到了杨医生!”近日,市民周小姐致电本报,希望表扬我区一位好医生。她说,如果不是遇到这位好医生,她嫂子的身体恢复得没有那么好。

    周小姐口中的杨医生,正是区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杨日丰。得知媒体前来采访,杨医生直言感到“意外”,直到讲起一名胃癌患者的求医经历,他才想起来。

中医贵在“治心” 

    半年前,周小姐的嫂子阿霞(化名)出现吞咽困难,腹部隐痛,喛气。家人赶紧送她去医院检查,胃镜提示,她的胃里有肿瘤,被确诊胃癌。手术切掉了她2/3的胃,之后,化疗的副作用很大,不停呕吐,2次化疗就扛不住了。“有一天,吐了几十次,整个人都脱相了。”

    “坦白讲,我们家属当时十分无助茫然。”在找到杨医生之前,阿霞的家人也为她遍寻中医良方,希望帮她减轻痛苦,断断续续吃了几十副中药,却只是“原地踏步”。直到有一次,阿霞的小姑无意走进区中医院针灸科,找到了杨日丰。在了解患者病情后,杨医生直言不讳的说,患者刚动过手术,不宜针灸,但可以考虑通过艾灸和服用中药调理,他给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推荐她去别的医生处治疗,二是在他这进行康复治疗。抱着一试的心态,阿霞决定接受杨医生的康复辅导治疗。

    根据阿霞的病情,杨医生通过《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和临床运用,配合季节通过中药扶正,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指导患者在家使用艾灸,一个多月下来,阿霞身体逐渐好转,胃口好了很多,人也精神了。如今,阿霞正在准备第4期化疗。“在我嫂子化疗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杨医生细心把脉,用心开方,耐心解答,谆谆善诱,给了我们信心和希望。特别是他乐观向上和不厌其烦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杨医生不但治病,还治心。”周小姐感激地说。

好口碑来自一颗“仁心” 

    对于患者的盛赞,杨日丰认为“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如果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杨日丰认为,“话很多”是他从医的另一个习惯,有安慰的,也有治疗建议等等,“温暖的话语”是患者对杨日丰医生最大的感受。

    杨日丰并非出生于中医世家,因为“痴迷中医”,热爱这项事业,毕业后回到番禺,在针灸科一呆便是10年。虽然是一名年轻的针灸科中医,但是杨日丰的中医知识涉猎颇广,他常在业余时间查阅有关历代中医相关古籍,打听各地名中医,先后师从了三位民间中医,发掘中医遗产。从实习开始,他跟着科主任谢彩虹学习。耳濡目染之下,学习了中医的各项技能,也收获了一颗“仁心”,所以愿意为患者们排忧解难,对病人知冷知热,而杨医生的医术和敬业精神不但得到了患者们的肯定,在同事中间也有口皆碑。

    平日里,杨日丰为人低调,多年来用心治疗每一位患者。他笑言,如果不是这次“点名”,他不会出现在大众视线里。

好友圈有2000名患者

    由于治病收费合理,医术高超,态度温和幽默,街坊邻居口碑相传,慕名而来找他看病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在杨日丰的微信里,九成以上的微信好友都是他的患者,算起来,他的微信好友已达2000多人。这些患者都是他从医十多年慢慢积累起来的,由于效果好,一路追随而来,都成为了他的铁粉。“患者来一趟挺不容易的,有时候(患者)一些小病小痛,可以给出准确用药和处理建议,我一般都会在微信上回答他们怎么处理。”平时工作很忙,但杨日丰在中午和晚上都会抽空来回复病人的咨询。也有一些陌生人加他微信,他一般都不会拒绝。“那些陌生人大多数是患者的病友、朋友或者同事,都是患病朋友等推荐过来的病人,他们信任我,我就更不能拒绝他们了。”靠着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好疗效,杨日丰成为居民心中的“好医生”。

记者手记 

    医生治病,用的药大抵相同,但对患者的态度和情感更是一味很好的药引。古人云:求医问药。一个“求”字,包含了多少患者的辛酸与艰难。对于医生来说,可能只是一例普通的门诊,对患者来说,医生却是使家庭从泥潭里挣扎出来的那叶帆舟。

    采访到最后,当问及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接治疑难杂症需要勇气和技术,可曾有过惧怕?杨医生愣了一下,问:为何要惧怕?他认为,医患关系呈现出来的常态,始终是和谐的、美好的。“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并不值得宣扬,能帮助到患者,很开心。”他反复提到。这大抵能道出许许多多医者质朴的初心。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