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常见病防治

常见病防治

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一)

发布时间: 2011-08-23 浏览次数:3839

    要抓好糖尿病的防治,首先要认识糖尿病。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伴随终身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但可以控制和防治的。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年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发病率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了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病之后的一个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病并发症累及多个人体器官,使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痹。”明确指出了本病的诱发五脏虚弱为重要因素。中医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将临床上表现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病则身体消瘦,尿带甜味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现代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所以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

    以下介绍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精髓,中医的辨证论治分型,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已形成格局,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辩证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将“三消”分治的观点转变为辩证论治的实际理论。分期、分型结合于临床,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在实际临床的操作中将糖尿病分为三期论治,以下介绍三期论治分型:

    一期为糖尿病的前期,糖尿病的病理尚未形成,但有可能转变为糖尿病,其主要特点为:“阴虚”。形成阴虚的主要原因是过食肥甘厚味,过度安逸,运动不足。临床上表现肝阴不足,肝火旺盛,形成阴虚阳亢。病人体型多带肥胖,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渴,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象滑数或弦数。治疗上多采取养阴清热法:中药选用一贯煎加味(生地15克,沙参15克,枸杞子10克,麦冬12克,当归10克,川楝子15克,黄连3克,丹参15克,葛根20克)。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时消渴“糖尿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此期的病机特征是“阴虚化热”,患者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转化而成,加之情志不畅,形成肝郁气结。又或因外邪侵袭,或因过食辛辣燥热,或因劳累过伤等等均可化热化燥伤阴。持续耗气伤正,从而转化为阴虚燥热,肝郁化热,湿热困脾,热伤气阴等。此时的治疗应用养阴清热、舒肝化热、健脾清热、养气育阴清热等等,但糖尿病的二期在临床所见的多为气阴两虚,患者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象细数;在治疗用药方面多采用益气养阴,选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5克,生地18克,生黄芪18克,苍术12克,玄参6克,丹参15克,葛根18克)。

    三期为糖尿病重症期,并发症同时可见,中医认为此时期的主要病机是气血逆乱,血脉不活,经脉瘀阻,并逐渐会体现皮肤、肌肉、血脉、筋骨、神经等五脏六腑各种急慢性病变。临床上对于急性病变的有轻、中、重三类之分。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由于糖尿病的慢性病变主要伤及多个脏腑组织,往往会成为糖尿病的致死主要原因。所以在治疗期间要根据临床症状主要的特征,如临床上表现口渴喜饮,多食多尿的症状时同时出现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心慌气短、心痛,头晕健忘,神疲乏力、肢体疼痛、手足麻木、肌肉萎缩、下肢或颜面浮肿、性欲减退或阳痿、妇女闭经或出现重性的心率紊乱、肾功能不全、脑梗塞、脑出血等。此时应强化治疗,采用调整脏腑、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平衡阴阳等疗法。应用多种治疗法,如针灸、推拿、内服、外治、砭石治疗等等综合疗法。这样临床能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三期的患者多见于阴阳两虚,表现为自汗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中,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泄泻,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上应采用温阳育阴法。选用肾气丸加减(附子10克,玉桂3克(焗),生地18克、云苓18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丹参12克、葛根15克)。(待续)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