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常见病防治

常见病防治

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八法与方药配伍(五)

发布时间: 2011-08-23 浏览次数:3900

    固本扶正法:

    《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与正气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病的原因是由于内外致病因素伤及正气,使机体阴阳失调,正气虚弱。《医宗必读·积聚》篇云:“积之成,正气不足,而后邪踞之。”临床实践证明,肿瘤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表现过程,病灶的局部表现为邪实过程,而患者整体的表现多见正虚。所以,正气虚弱是形成肿瘤的内在根据。中医方药治疗肿瘤使用固本扶正法是针对人的正气阴阳失衡作出固补。虚证的表现多种多样,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等,在治疗时,中医掌握辩证辨其所属,施以相应的治疗法则,如益气养血、养阴生津、温肾肋阳等等。

    一、益气养血

    本法适用于气血亏虚者,尤其是肿瘤中晚期患者。患者由于治疗未能获效,又或因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后,正气虚弱、血气不足,症见:头晕目眩、四肢无力,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四君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精、制首乌、白芍等。

    在临床辩证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主证和兼证进行配伍加减,如兼有血瘀者,在应用益气养血的同时配合活血化瘀药物。这不仅可以增强补气生血之功,并能逐瘀生新。改善气血运行、抑制和阻止肿瘤的发展。

    二、养阴生津

    中晚期的肿瘤患者由于经过时间性的治疗,人体的正气已经过度消耗,水谷精薇(营养)摄入失衡,又或手术及放疗、化疗的治疗性损伤,中医认为阴虚津亏的表现尤为突出。证见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咽燥、心神失畅而失眠,或咳嗽无痰或痰中带血,大便干结、舌质红、舌少苔或光无苔,脉细而数者。常用的方剂有:大补阴丸、增液汤、地黄饮、沙参麦冬汤、六味地黄丸等。常用的药物有北沙参、西洋参、皮尾参、生地、天冬、麦冬、玄参、石斛、百合、玉竹、天花粉、鳖甲、龟板等。

    临床上根据阴虚易生内热的特点,在应用养阴生津方药时多配合清热药使用。如大补阴丸中的知母、黄柏;六味地黄丸中的牡丹皮。又因为养阴之品滋腻碍胃,应配以健脾理气药物同时使用,如陈皮、佛手、广木香等等,使之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也。

    三、温肾助阳

    患者由于久治未能获效,又或手术及放、化疗后正气减退,机体表现为虚寒、整体代谢下降,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光          白    ,身倦乏力,腰膝酸软,气短而喘,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阳痿早泄,舌质淡胖而带齿印,脉象细沉无力。中医认为是久病阴损及阳。治疗上常用温肾助阳,常用的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常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仙灵脾、巴戟天、锁阳、鹿角、补骨脂、薛苈果等。

    中医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在临床上常见晚期肿瘤患者见阳虚而阴虚亦同时并见,所以在使用温补肾阳时配合补阴,使阴阳平衡,阳有所附,使藉补阴药的滋润以削补阳药的温燥。常用的药物有:熟地、山萸肉、菟丝子、龟板等。

    据有关资料和中医临床实验表明,中医运用固本扶正法治疗肿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如应用健脾益肾中药配合化疗治疗Ⅲ期胃癌术后,生存率较单用西药的疗效有所提高,应用健脾理气中药,配合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其生存率显著高于非使用理气健脾方药。应用扶正方药合并化疗治疗食道癌;用滋阴、益气、温肾、抗癌法治疗原发性肺癌;用扶正生津汤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用扶正中药及辅助放、化疗治疗宫颈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其生存率均有相当程度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后,机体受到很大损伤,应用中医固本扶正法治疗,可大大减轻放、化疗的毒性反应,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疗程,并对稳定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良好作用。手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可造成机体创伤,而导致某些后遗症或并发症,固本扶正法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术前或术后症状,减轻手术后遗症,能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和网状内皮系统活力,从而增加对外界恶性刺激的抵抗力,能保护和改善内分泌体液的调节功能,促进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能调节患者机体内环腺苷酸和环乌苷酸(CAMP/CGMP)的比值,有利于抑制癌细胞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物质代谢,某些扶正方药具有直接抑癌、控制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作用,同时有可能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