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痛遇上眩晕】带您认识“变色龙”前庭性偏头痛
发布时间: 2025-10-13 浏览次数:9
41岁的甘小姐在8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头晕,感觉昏昏沉沉、头脑不清醒,伴有胸部满闷不适。这些症状短则持续约10分钟,长则持续半天,但没有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常见耳科症状。她有家族史——妈妈也有类似头晕发作。多次就医甚至头部MR检查都未见异常。
今年4月,甘小姐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番禺区中医院)眩晕中心,经过专业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经过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她的症状明显缓解。9月复诊时,她高兴地表示头脑清醒多了。

什么是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与偏头痛病因相似的疾病,是人脑中与平衡和视觉相关的脑区血管-神经调节异常引起的疾病。简单来说,它是偏头痛家族的一员,但特殊之处在于,眩晕或不平衡感成为了主要表现,而头痛反而可能不明显甚至缺席。
据统计,前庭性偏头痛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是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第二常见眩晕疾病,占眩晕专科门诊人数的7%。女性比男性更易患病,比例约为2.57:1,更年期女性发病率高达5%。

前庭性偏头痛的“多变面孔”
前庭性偏头痛被称为眩晕界的“变色龙”,因为它症状多样,极易被误诊为耳石症或梅尼埃病。
1.眩晕症状:患者可能感受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的旋转感(天旋地转),也可能是摇晃感和不稳感。 2.每次眩晕持续时间从5分钟到72小时不等。 3.伴随症状: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怕光、怕声音、怕味道等偏头痛典型特点。 4.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5.诱发因素:劳累、情绪改变、焦虑抑郁、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天气或温度变化都可能诱发症状。 6.饮食方面:咖啡、茶叶、巧克力、发酵食品、腌制食品、柑橘类水果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7.家族遗传: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常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许多患者还有小时候晕车的历史。

为什么前庭性偏头痛容易被误诊?
前庭性偏头痛之所以被称为“变色龙”,是因为它可以模拟出耳石症和梅尼埃病的发病特点。患者可能表现出典型的体位性眩晕,即向一侧翻身时出现天旋地转,这与耳石症相似;也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类似梅尼埃病的症状。
区别这些疾病需要专业医生通过详细问诊和检查。例如,耳石症的眼震具有明确特点,与前庭性偏头痛不同;而梅尼埃病患者的听力曲线有特定改变,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听力多为正常或双侧对称的高频下降。
如何诊断和治疗?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前庭性偏头痛需要满足:出现至少5次中度至重度前庭症状,持续时间5分钟到72小时不等;既往或目前存在偏头痛病史;至少一半的头晕发作伴随偏头痛特点。
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生活习惯改善:避免诱发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劳。 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选用曲坦类药物;预防性治疗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物(如托吡酯)、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等。 前庭康复训练:通过长期的前庭刺激来降低前庭敏感性,提高前庭阈值。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效果较为长久稳固。

【专家提示】
前庭性偏头痛在任何时候开始治疗都不晚,难在及时的诊断和长期的坚持治疗。如果您有反复发作的眩晕,同时本人或家人有偏头痛史,请务必到眩晕中心或神经内科就诊,并向医生详细描述所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