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两周逆转三个月困局,岐黄针与现代技术共解骨折延迟愈合难题
发布时间: 2025-08-20 浏览次数:259
术后3个多月,左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法下地行走——这是刘女士在2025年3月接受“左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韧带修补术+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面对的康复困境。尽管手术顺利且复位精准,个体体质与术后护理的复杂因素仍使她陷入延迟愈合的困境。
面对这一挑战,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番禺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与创伤骨科组成中西医联合康复攻关组。团队分析发现,术后局部致密瘢痕组织阻碍血运与骨痂生长是关键诱因,而个体代谢差异、局部微环境失衡等因素同样制约愈合进程。

三效合一康复方案破解僵局
团队突破单一治疗局限,融合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康复精准干预,通过三项技术协同作用加速骨愈合。
团队采用特色“岐黄针疗法”松解瘢痕组织,利用其扁刃针尖设计快速松解术后瘢痕组织,显著改善局部微循环,为骨愈合创造有利环境。同时运用“轻负荷+有氧运动”模式,在保护骨折端稳定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刺激骨骼代谢,促进骨痂形成与塑形。还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利用其空化效应与成骨诱导作用,进一步激活断端骨细胞活性,缩短愈合周期。

两周创造康复奇迹
经联合团队精准施治及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短短两周后复查X线显示:骨折线完全消失,左踝肿胀基本消退,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运动能力大幅提升。
“从无法下地到重新行走,只用了两周时间,这让我对康复充满了信心!”刘女士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一案例印证了针灸作为骨折康复辅助手段的独特价值——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肿胀,加速骨痂形成。

中西协同的康复新范式
此次成功案例生动体现了番禺区中医院“中西并重,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医院立足深厚中医针灸底蕴,融合现代康复医学前沿技术,已形成“中西协同、针康融合、多科联动”的特色康复模式。
“骨折延迟愈合需多维度干预,中医在改善局部环境方面独具优势,与现代技术协同可产生‘1+1>2’的效应。”金炳旭主任表示将持续探索中西医结合创新疗法,为骨伤患者提供高效、个性化的康复解决方案。
随着中医肺康复学习班等学术活动持续推进,番禺区中医院正将岐黄针等特色技术拓展至更多康复领域,为患者重拾健康生活注入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