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刀尖游走”让更多患者“挺直脊梁”——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共产党员示范岗”侧记
发布时间: 2024-08-03 浏览次数:1100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在2024年度番禺区、番禺区卫生健康局“共产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中,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骨伤科(骨伤二科、三科)荣获番禺区卫生健康局“共产党员示范岗”称号,其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荣获番禺区“共产党员示范岗”称号。为了树立标杆、弘扬先进,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医院特别推出“身边的榜样”专栏,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先进集体,感受榜样的力量。
从常规开展脊柱开放手术到精于脊柱微创,刚荣获番禺区卫生健康局2024年度“共产党员示范岗”称号的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骨伤二科、骨伤三科)在骨科第二党支部的党建引领下,紧跟行业技术前沿、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在“刀尖游走”的微创路径上,不断突破脊柱手术“禁区”,帮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
从“大刀阔斧”到“精雕细琢”
今年77岁的朱奶奶来自河南周口,受反复腰痛伴间歇性跛行困扰已达6年之久。尽管朱奶奶长期在当地医院接受保守治疗,但症状却逐渐加重,行走10米左右也感觉十分困难,当地医生曾建议她进行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因考虑到年事已高且患有多种内科疾病问题,朱奶奶和家属对开放手术风险存在较大顾虑。经亲友推荐,朱奶奶专程从河南周口来到番禺区中医院骨伤二科(脊柱微创专科)就诊。
经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骨伤二科医护团队发现朱奶奶的间歇性跛行进行性加重,双下肢也有不同程度肌力减弱,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考虑到朱奶奶年龄大,合并房颤、高血压、甲亢等多种基础病,传统开放手术存在较高风险,以及患者本人不想行传统开放手术的意愿。经过讨论,骨伤二科医护团队最终决定为朱奶奶施行创伤小、风险低、减压效率高的单侧双通道内镜(UBE)脊柱微创手术。术后第1天,朱奶奶的双下肢疼痛麻木症状便明显缓解;术后第2天,她已能佩戴腰围下床自由活动,步态也恢复正常。患者和家属对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其实,朱奶奶的康复只是番禺区中医院骨伤二科众多成功病例的一个缩影,更是该科室在微创道路上不断求索的生动体现。
“如果是2021年之前,那么,朱奶奶的意愿,我们是无法满足的。”骨科第二党支部书记、骨伤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殷海东告诉记者,在医院统筹规划下,骨伤二科是2021年1月1日才正式挂牌成立脊柱微创专科,重点开展脊柱疾患中西结合及微创治疗,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开展过UBE脊柱微创手术。为了用最微创方式、以最小创伤去除病灶,消除患者病痛,当时该科室团队在成熟开展的椎间孔镜基础上,转战攻克UBE脊柱微创技术。
然而,由于UBE是近几年国内外兴起的新技术,成立之初,骨伤二科团队并没有UBE方面的经验,最初几台UBE手术该科室要从早做到晚,甚至其他科室已完成几台大手术,他们仍在奋战。顶着巨大压力,该科室团队摸石头过河,经过三个月的仔细摸索和研究,他们慢慢地将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把UBE脊柱微创技术成熟开展起来。
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一届UBE学术委员、该院脊柱微创专科的带头人,殷海东凭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带领骨伤二科团队在脊柱微创技术上精益求精。经过近三年的沉淀和发展,目前UBE脊柱微创手术已占该科室手术总量的接近50%,每个月都有40-50台。以骨科高难度颈椎微创手术之一的内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融合(MOEA-ACDF)为例,目前,广州乃至广东省内大部分医院均没有开展这类手术,而该科室敢于突破,已成熟开展这类手术两年多,且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相关成果已发表SCI论文和国家专利,UBE技术水平位列省内前茅。
从“平视手术”到“3D成像”
45岁的何女士,长期颈肩部酸痛不适,以为是着凉受风,并未在意,一直自己在家擦药酒缓解。然而,她的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重,四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经过多方就诊,何女士被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医生均建议手术治疗。但是,害怕手术的何女士最初选择在外院行椎间盘穿刺射频消融术,可术后症状完全没有缓解,并且需要两个人搀扶才能勉强行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最终她选择来到番禺区中医院骨伤三科(脊柱专科)寻求诊疗。
蔡东岭副院长、陈晓峰教授带领团队为何女士进行详细体查,结合DR、CT和MRI等检查发现,其C4/5、C5/6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椎管狭窄。经过仔细评估,考虑局部可能存在神经黏连,如果选择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ACDF),由于操作空间小,无法处理椎体后缘,因此最终选择前路椎体次全切+支撑体植入术作为何女士的手术方案。
骨伤三科团队应用3D显微镜无目镜系统技术,为何女士进行椎体次全切及椎间盘切除,成功解除其脊髓的压迫。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四肢麻木乏力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该科室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还制定了个性化康复计划,帮助其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经过短暂的康复期后,何女士已经可以正常行走。据了解,该技术3D成像可缓解医生的视觉疲劳,还能在3D屏幕和直视下自由切换,加快手术进程;同时实时录像转播功能,具有巨大的教学意义。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秉承术后加速康复理念的骨伤二、三科,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将中医药特色治疗应用到临床上,并创新中医特色服务,开展多个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和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中医骨伤科诊疗服务。同时,这两个科室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加大专科科研投入,深入研究各种手术技巧,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更致力于创新思维的激发,努力探索手术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将手术中遇到的器械难题,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最终找到解决方法,并将其设计制作出来,成为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项目。近一年,骨伤二科、三科团队发表SCI4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并广泛应用“品管圈”,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医疗质量。骨伤三科团队荣获“亚洲质量改进与创新案例大赛一等奖”“全国品管圈三等奖”“广东省品管圈一等奖”等多个大奖。
在日常工作中,骨科第二党支部还充分发挥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党员下沉到村居、机关单位、企业等开展健康科普宣教和义诊活动,向居民群众科普骨科疾病、脊柱保健等知识。据悉,为进一步拓展骨伤科科普教育的宽度,他们通过微信平台专门开设“脊柱健康小贴士”公众号,发布骨科疾病、脊柱保健等科普知识。同时在该医院公众号上发表多篇文章宣传脊柱疾病知识,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群众了解脊柱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脊柱疾病的认识,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