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医术】类风湿与颈痛交织:我院骨伤科上颈椎精准“排雷”纪实
发布时间: 2024-05-23 浏览次数:2052
近日,番禺区中医院骨伤三科(脊柱专科),再显医术精湛,成功为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上颈椎脱位的患者,实施了颈后路寰枢椎螺钉内固定术,为患者排除了潜藏的上颈椎“定时炸弹”,使其摆脱了病痛的折磨,避免了瘫痪的风险。
来自粤西的陈阿姨,年已六旬,半年来深受颈痛及双手手指反复肿胀疼痛之苦。她曾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能找到病痛的根源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听闻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医术高超,陈阿姨便慕名而来,寻求蔡东岭副院长的帮助。
见微知著
迅速定位关键所在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查体,蔡东岭副院长快速确定了陈阿姨的病情。他初步判断陈阿姨的双手指间关节疼痛肿胀是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而伴随的颈痛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隐患——寰枢关节脱位,为陈阿姨的后期治疗指明了方向。
住院后,蔡东岭副院长团队结合病史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发现,陈阿姨的双手腕和指间关节长期肿胀疼痛、晨僵并逐步发展成双手畸形,丧失了梳头、持筷子及扣衣服等精细运动能力,颈痛并颈部压痛以及后伸活动受限,尚未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尽管当地医院行类风湿因子等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但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揭示了寰齿关节和颈椎的异常情况。
综合检查结果,蔡东岭教授认为陈阿姨可能患有类风湿性关炎导致寰枢椎脱位。但患者目前处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他决定采用注射生物制剂控制疾病至低活动度,同时邀请麻醉科、风湿科会诊,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控制类风湿病情、完善术前准备。
技艺精湛
刀尖舞者翻越“禁区”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与患者及家属的深入沟通,蔡东岭副院长带领团队成功为陈阿姨实施了颈后路寰枢椎螺钉内固定术。手术过程顺利,仅用时不到三小时。术后,陈阿姨的颈痛症状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也显示寰枢椎固定位置良好,寰齿间距恢复正常。

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并进行专业的康复指导。陈阿姨恢复迅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短期内便能下床活动。如今,陈阿姨已痊愈出院,如获新生。
类风湿关节炎病变需高度重视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累及对称性手足小关节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关节肿胀、疼痛,基本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继而出现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寰齿关节是除外周小关节之外,RA最常受累的部位。RA颈椎病变临床可表现为顽固性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软弱无力、感觉减退和眩晕,神经根刺激症状、椎动脉缺血症状以及膀胱、直肠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致呼吸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死亡。故对该病变的危险性,应予以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当重要。
寰枢椎是头颅和脊柱的连接点,起着保护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同时兼备支撑头颅和参与颈椎生理运动的功能。尤其以寰枢椎之间的旋转活动提供了颈椎整体旋转活动度的50%。因此,上颈椎的特点是活动大、稳定性差。寰枢椎也是脊柱容易出现解剖变异的部位。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后天创伤、感染、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易导致寰枢椎脱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可以导致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手术治疗对上颈椎疾病合并不稳定者,经确诊就应采取治疗措施。但由于上颈椎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毗邻重要血管、神经脊髓,所以手术风险极高,被誉为脊柱外科手术中“皇冠上的明珠”。2014年前,我院已在广州南部地区率先开展多例该类手术,经过10年的发展,在上颈椎手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展现了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上颈椎疾病治疗领域的专业实力,也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未来,番禺区中医院将继续秉承救死扶伤的使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三科(脊柱骨科)是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西医结合诊治颈椎病和各种疑难脊柱伤病为特色的专科。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共有医生14名,医学博士5名,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2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
骨伤三科“中西贯通,集百家长”,以火龙罐、火龙灸、岭南火针等中医特色治疗,微创技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诊治脊柱脊髓创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青少年及退变性脊柱侧弯为优势和特色。率先开展包括上颈椎疾病、颈脊髓损伤、脊柱畸形截骨矫形等高难度手术。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技术,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包括上颈椎、颈椎、胸椎、腰椎脊柱疾病的脊柱疾病,获得广州市番禺高水平重点专科、“亚洲质量改进与创新案例大赛一等奖”、“全国品管圈三等奖”、“广东省品管圈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在多年临床的基础上,骨伤三科研制出“补肾活血方”、“阴虚骨松方”、“阳虚骨松方”等多种专科制剂,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