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二科(脊柱科)
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巧除病痛
发布时间: 2023-04-15 浏览次数:2096
罗叔刚退休没几年,退休后喜欢养花种草,颐养天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就在3周前,罗叔在搬抬花盆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他就剧烈腰痛,屁股左侧和左腿也剧痛和麻痹,就连走路都成为一种非常痛苦的折磨,晚上也难以入睡,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初期他在当地接受了药物止痛、物理治疗等保守方法,但收效甚微,左小腿肌肉力量也逐渐减弱。
凭着对我院骨科品牌和实力的信任,罗叔慕名找到我院脊柱微创专科(骨伤二科)邱太彬主治医师就诊。经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后,邱医生考虑合并比较严重的神经根损伤表现,遂建议患者住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入院后完善腰椎MR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4/5椎间盘突出”,这就是老人家腰腿部疼痛的关键原因,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康复。
椎管狭窄且伴有严重根性症状,如果要让神经损伤得到最大程度地恢复,传统方案多建议开放手术“椎管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然而罗叔对开放手术和内植物存在一定顾虑,希望首先考虑不需要内固定的脊柱微创手术。
骨二科主任殷海东组织全科讨论后一致认为,虽然患者年龄较大,出现明显骨质增生合并椎管狭窄,但影像学未见明显节段失稳,结合患者意愿,可考虑最微创的手术方案--椎间孔镜技术,在保证减压效果的前提下,把手术创伤降至最小,并且不需要“打钉固定”,术后也不需长期卧床。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完善术前准备后,由骨二科殷海东主任医师主刀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侧方椎管减压+腰4/5髓核摘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极少,手术切口仅一厘米。
术后,罗叔返回病房时即感觉左下肢放射痛基本消失,术后第1天佩戴腰围即可下地活动。他也情不自禁地感叹现在的医疗技术真先进,亲自题下“精准施术,治病救人”的感谢语,并制作成水晶摆件赠送给骨二科医护团队。
据专家介绍,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都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而像罗叔这样,当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时,椎管狭窄导致神经根缓冲空间减少,轻度或不太严重的椎间盘突出即可导致神经根严重受压,轻微外伤即可诱发病情急性加重。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严重者可导致寸步难行,卧床难起,甚至瘫痪等严重后果。大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如保守疗效较差,或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则建议尽早手术,以缓解神经压迫!
现代脊柱微创技术发展迅猛,技术成熟,大部分脊柱手术均可通过微创解决。椎间孔镜技术是脊柱内镜微创的一种,该技术是我院脊柱微创专科(骨伤二科)的一项专科特色,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效果好、费用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也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的先进微创技术之一,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等脊柱退变性疾病。
来源 | 骨伤二科
编辑 | 梁颖杏
制作 | 李依颖
专家简介
殷海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骨伤二科主任。岭南名医,教授,硕士生导师。佛山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从事骨科临床20余年,曾到北京协和医院、中山二院、华山医院等学习培训。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脊柱退变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脊柱脊髓损伤、脊柱结核、肿瘤、脊柱畸形及老年骨质疏松等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精通椎间孔镜、单侧双通道内镜(UBE)等多项脊柱微创技术。主持省卫生厅和市区级科研课题多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市区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SCI、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学术兼职:1、中国医促会骨质疏松病学分会 委员;2、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与相关疾病分会 常务理事;3、广东省医院协会脊柱外科专委会 常务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新院区门诊大楼二楼骨科门诊1号室
邱太彬,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番禺中医院脊柱微创专科骨干医师。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中心学习,擅长椎间孔镜、UBE、通道、PVP、PKP等脊柱微创技术,熟练使用脊柱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脊柱骨折、颈椎病等。对颈肩痛、腰腿痛、脊柱创伤、脊柱畸形、脊柱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临床科研项目,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新院区门诊大楼二楼骨科门诊1号室
- 总机电话: 020-85926000
- 急诊电话: 020-84837576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桥东路65号、93号 版权所有 © 2021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Copyright 2021 Panyu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rd. 粤ICP备11025197号 网站建设:优网科技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