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父母堂】儿童肥胖知多少?莫让肥胖影响儿童的健康
发布时间: 2021-07-15 浏览次数:2788
适当运动可消耗热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及肥胖率逐年增加。 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高达19%;每5个就有一个胖孩子;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了10.4%;每10个就有一个胖小孩。
肥胖和超重,已经是中国孩子成长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肥胖有什么危害呢?
大家都喜欢白白胖胖的孩子,看着可喜庆,殊不知,肥胖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影响,可能还会增加身体负担,导致某些疾病的出现。
肥胖儿童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女性肥胖儿童常常会出现性早熟,而肥胖男童则有可能会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迟缓,甚至男性乳房发育,严重肥胖的儿童心肺功能、肝功能都可能受到损害。
除此以外,儿童期持续性肥胖更是成年期很多慢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中风等等,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哪些原因容易引起儿童肥胖?
引起肥胖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摄入太多,消耗太少,还有部分是遗传因素。
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诱惑,孩子“一不小心”可能就吃多了,尤其是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储存于体内,这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者,现在儿童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相反,看电视,玩手、iPad等久坐的时间明显增加,体内积累的能量没有消耗,就很容易转化为脂肪。另外还有一部分遗传因素,遗传决定了肥胖发生的易感性。研究表明,如果父母都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概率高达80%,父母中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概率高达40%~50%,而父母均正常,其子女的肥胖率仅为7%~10%。
还有就是睡眠时间减少,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导致儿童人体内一种名为“瘦素”的激素会下降,导致肥胖;胃泌素会升高,使儿童更爱吃东西,特别是高热量零食。
怎样才算肥胖?
评判孩子是不是肥胖,不能只按体重来判断,还要结合身高。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kg/㎡),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通常2~6岁孩子要小于18,6~9岁孩子应小于19,10~12岁的小于21(如果是女孩可放宽到22)。
如何预防肥胖?
1、摒弃不良旧观念
要想改变宝宝的肥胖状况,首先宝宝的养育者要转变“能吃是福”这种错误的观念。“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才是我们正确的传统育儿观念。
2、科学搭配控制饮食
对宝宝进行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既要避免过多能量摄入,也必须考虑到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营养需要。《黄帝内经》上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教导我们日常饮食应坚持合理搭配,不偏食、偏嗜,限制零食,控制甜食,不暴饮暴食。
3、适当运动增加消耗
运动能促进能量的消耗,增强体质,更能预防肥胖。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骑单车、球类运动、舞蹈等等。不过,运动要适量,每天至少运动1-2小时,也不能让孩子过量运动,反而饭量大增,适得其反。
4、作息要规律
预防儿童肥胖,规律的作息也是很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既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也不能睡的太多,因为孩子的睡眠过多,能量消耗过少,也是会造成肥胖的。
5、适当食用药膳
中医通过健脾养胃,调理脾胃功能的方法可以增强消化吸收,促进胃肠代谢能力,下面给大家简单推荐几个中医常用的健脾养胃的食疗方。
(1)鸡内金山药粥
功效:健脾养胃,消食去湿
做法:白萝卜洗净切碎,山药削皮洗净切碎,鸡内金焙干研末,生姜切丝;锅中加入一千毫升水,放入大米,烧开后放入白萝卜、山药、鸡内金、姜丝,熬开后转小火慢熬成粥即可。
(2)什锦乌龙粥
功效:健脾利湿
做法:干荷叶、乌龙茶用粗纱布包好备用。将生薏米、冬瓜仁、红小豆洗净一起放锅内加水煮熟,再放入用粗纱布包好的干荷叶及乌龙茶再煎7-8分钟,取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3)芝麻陈皮饼
功效:健脾养胃,补中益气
做法:将红糖粉、芝麻、陈皮切碎、适量面粉混合作为馅料。面粉揉成不沾手的面团后醒面10分钟,醒好的面团分成等份面剂,擀成薄皮包入馅料收口,最后擀成圆形的饼,放入预热好的锅中,小火慢煎至熟即可食用。
关爱孩子,从关注他们的体重开始,及时管理好孩子的体重,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利!
文 | 范茜茜
编辑 | 梁颖杏
- 总机电话: 020-85926000
- 急诊电话: 020-84837576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桥东路65号、93号 版权所有 © 2021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Copyright 2021 Panyu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rd. 粤ICP备11025197号 网站建设:优网科技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