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三科(脊柱科)
跨越禁区救治重伤员
发布时间: 2016-04-21 浏览次数:5053
摘自番禺日报2016年4月6日A6版

患者术后感觉良好
——区中医院成功实施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
□本报记者 杜丽华 通讯员 李伟宽 文/图
“蔡主任、马主任、李医生,非常感谢你们给我做了手术救了我!” 术后已经可以自由行走陈先生(化名)不停地对医生说着感激的话语。
近日,区中医院骨三科(脊柱专科)成功施行了1例“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手术该部位的手术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可谓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最高的部位,成功挽救了陈先生的生命,帮助他恢复正常生活。
高位颈椎骨折命悬一线
跨越手术禁区除大患
在两个月前的一场车祸中,陈先生不慎被小车撞伤,在外院诊断为枢椎粉碎性骨折,头颈部不能活动,双下肢乏力,不能下地行走,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丧失了正常生活自理能力。当地医院骨科医生告诉患者要行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极大,风险很高,最后转至区中医院骨三科(脊柱专科)住院治疗。
医护人员随后为患者行颈椎MR、CT扫描,诊断为枢椎齿状突粉碎性骨折(II型),据介绍,枢椎骨折可分为3型,其中陈先生所患的II型骨折愈合率最低,骨折不愈合率可高达47%。患者齿状突骨折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寰枢椎不稳定脱位,从而导致急性或迟发性颈髓损伤四肢瘫,甚至危及生命。科主任蔡东岭主任医师很快组织科室全体医生进行病例讨论,治疗方案是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针对这个问题,手术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该疾病不愈合率,因此,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
由于寰椎骨骼形态特殊,毗邻延髓生命中枢,因此,该部位的手术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是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最高的部位,直到21世纪初寰枢椎部位还被视为骨科手术的“禁区”。手术前,蔡主任叮嘱主管医生对患者寰枢椎进行精确CT薄层扫描,通过观察和测量,分析枢椎椎动脉孔的类型,确定进钉点并测量环椎钉道参数,做到手术时心中有数,精准置钉,避免了颈脊髓、椎动脉等可能损伤的发生。经过认真、详细的术前准备,在蔡东岭主任的带领下,经马航展副主任医师、李伟宽医师及麻醉医师等密切配合,骨三科团队顺利完成了这例手术,再配合术后的康复治疗,陈先生现在终于可以下地行走,恢复正常生活。
“量身定制”固定术
攻坚克难新突破
作为学科带头人,蔡东岭主任医师从2014年开始,在区中医院成功开展第一台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
该科蔡主任表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较难掌握的上颈椎后路固定技术,常用于寰枢椎脱位,枢椎骨折以及需要实施短节段固定的其他上颈椎疾患中。该类手术操作困难,技术要求高,是因为寰椎侧块上方及外侧为椎动脉,下方为静脉丛,内侧为颈髓,这些结构一旦手术中发生损伤,很容易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且枢椎椎弓根的解剖变异较多,置钉应强调个体化原则。”另外,蔡主任还强调:“在所有脊椎节段中,枢椎被认为是较难实施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节段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枢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均较小,置钉难度大;而且枢椎椎弓根周围有着椎动脉、脊髓等重要结构,一旦损坏,后果严重;由于椎动脉孔解剖变异的存在,枢椎椎弓的解剖结构不同于普通颈椎,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上种种原因,尤其是最后者,是导致枢椎椎弓根置钉较难掌握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目前区中医院骨三科(脊柱专科)已经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成功率达100%,标志着脊柱外科水平已有跨越式进步,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方便和福音。
- 总机电话: 020-85926000
- 急诊电话: 020-84837576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桥东路65号、93号 版权所有 © 2021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Copyright 2021 Panyu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rd. 粤ICP备11025197号 网站建设:优网科技
关闭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