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
“每天多懂一些 人生才有意义”
发布时间: 2017-09-20 浏览次数:5441
摘自番禺日报2017年9月20日A5版
记番禺区中医院急诊科医生周上策
□本报记者 杜丽华
在近期结束的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省级决赛中,来自番禺区中医院的周上策医生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关注。他在本次“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竞赛组”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该组单项一等奖,同时还是该比赛项目的第一名,为广州市代表队获得比赛团体一等奖锦上添花,也为番禺区赢得了荣誉。
在平凡中闪光
如果不是这次竞赛一鸣惊人,在医疗同行中一定不会有太多人关注和认识周上策。他同许许多多的普通医务工作者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说来也巧,由于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往医院跑,小时候的周上策看到医生帮助患者祛除病痛,便对医生有着天然的好感。高考后,他顺利进入广东医科大学学习,2006年,周上策正式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从此把“救死扶伤”作为人生信仰。
正是这个朴素而又坚定的志向,让周上策保持着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的习惯,同时机会也给他敞开了一道大门。今年6月,急诊科主任方志坚推荐他代表区中医院参加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区级选拔,经过层层筛选、晋级,周上策代表广州市参加省级决赛并获得了好成绩。
“急诊总有未知”
“真的没什么。”当记者见到周上策时,他显得格外不好意思,他说,他并未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
作为一名30多岁的年轻医生,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并获得评委的肯定,自然离不开自身的实力与努力。回忆起当初的竞赛过程,周上策脸上露出了喜悦与自豪:“其实,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背后还有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爱,我院急诊科方志坚主任,还有番禺区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委梁兴民主任,以及医院急诊科同事的支持与帮助,让我充满力量,奋勇进取。这份成绩,其实是整个广州市、番禺区医疗团队共同的成果。”
周上策在区中医院急诊科一干就是近10年。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在急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什么情况。”从医10余年,他用一句话,道出了急诊的特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需要医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处理好病情危急的患者。也因为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抢救,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成长。
“想让同行认可番禺医疗急救”
从区选拔、市选拔到省决赛,周上策的心态一直是积极而乐观的。赛前,他只期待能正常发挥水平就行,但随着晋级,他认为荣誉对于科室、医院,甚至整个番禺卫生行业,已经远远超过对个人的意义。“我是番禺区中医院唯一的一名参赛选手,也是番禺区代表选手之一,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争取一份荣誉,让省市医疗同行认可番禺的医疗急救。”
越是热爱,就越怕自己不够优秀。晋级后,在广州市初赛、复赛集训中,周上策与来自区中心医院的陈永华、区疾控中心的李功理这两名番禺区代表选手,每天从番禺坐公交转地铁到广州进行训练,每天往返3小时不知疲倦。回到家,他又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啃书本上。
“小到普通的院前急救,大到大型灾难的现场处置,涉猎面非常广。”从接到通知到参加比赛,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番禺区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委梁兴民还专门为几位参赛选手提供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科室主任方志坚及同事的帮助下,周上策刻苦钻研资料,全面而充分为比赛做足准备。
真正的竞赛才刚刚拉开帷幕,根据省级决赛个人成绩排名,周医生将加入广东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集训队,参加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集中培训,为全国竞赛做最后的努力。
奖项和荣誉代表着实力,更是对周上策专注医学最好的注脚。“没想过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做好自己,能够每天不断进步,这不是挺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医学知识不能局限,需要全面铺开,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不愧病人以性命相托。”周上策说。
- 总机电话: 020-85926000
- 急诊电话: 020-84837576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桥东路65号、93号 版权所有 © 2021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Copyright 2021 Panyu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rd. 粤ICP备11025197号 网站建设:优网科技
关闭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