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
岭南名老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特点探讨
发布时间: 2011-10-22 浏览次数:5647
岭南地区以其湿热气候而呈现出独有的发病特点。千百年来岭南医家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发展出独特的岭南医学,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精研经典, 勇于实践
岭南医家们精研《内经》, 谙熟 《 伤寒论》,重视温病,考据百家,遇急、危、重症时,善于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勇于实践, 疗效甚佳。邓铁涛教授以《内经》“ 心主神明”、 “心主舌”、“心气通于舌” 理论,对一些因神昏而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 辨证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用点舌之法进行抢救 …。
二、辨证救治, 执简御繁
急危重症以病因繁多、虚实寒热错综复杂、病势急变化多端为特点, 临证应辨明病机,执简御繁。钟明远老中医善用通腑泄热法救治危症;何炎桀老中医善用下法治疗哮喘持续状态、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
三、“ 寒”、“温”统一,长于治温
广东地处南方,气候温热潮湿,湿热病多发。沈炎南教授指出,伤寒与温病在理论上同出一源,沈老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两感证”,用吴又可达原饮加减治愈登革热等;李翼农老中医对伤寒温病研究有素认为温病学说虽是《伤寒论》的发展,但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经验。罗元恺教授对温病颇有研究,推崇叶天士的《外感热病论》 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热病护阴三法,在20世纪 60年代广州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中发挥了作用;邓铁涛教授认为,温病学说是对发热性流行性疾病研究的重大科学成果, “伤寒”孕育了“温病”,“温病”发展了“ 伤寒”,伤寒学与温病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专门学科……
四、内服外治,草药济众
《理瀹骈文》日:“凡病多从外人,故医有外治法”,“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屡见叠出不穷”。邓铁涛教授运用中医虚损理论学说、脾胃学说、痰瘀相关学说指导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辨证采用内服中药、外洗、灌肠、艾灸、穴位注射、按摩、精神鼓励、饮食调节多种方法治疗该病引。
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岭南名老中医在抢救急危重症中,提倡“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钟耀奎教授对肝病研究有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肝硬化腹水或肝性胸水是久患慢性肝炎的结果,病机主要是脾失健运,治疗遵循“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之原则,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邓铁涛教授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指出“ 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主张“心衰从脾论治”,使中医药治疗疑难急重症有新的突破幢。
六、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学说是深入研究五行学说、 脏腑学说后提出来的一种理论。正如邓老所说:“近二三十年来,我一直在用五脏相关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对于杂病之辨证尤其如此”。例如邓老对冠心病、心衰、心跳骤停等心血管危重病患者,提出“ 以心为本,五脏相关”的理论;
综上所述,岭南名老中医长期工作在中医急症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尤其在高热、厥脱、中风、心痛、胃痛、血证、重症肌无力、腹痛、泄泻、昏迷等急症的诊治方面作出了不懈地探索。他们精研经典,勤于临证,大胆创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总机电话: 020-85926000
- 急诊电话: 020-84837576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桥东路65号、93号 版权所有 © 2021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Copyright 2021 Panyu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rd. 粤ICP备11025197号 网站建设:优网科技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