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禽流感的认识及防治
发布时间: 2011-08-22 浏览次数:6556
一、中医对禽流感的认识,过去从来未有先例,从现在医学研究报道,证实禽流感带有H5m1病毒和异性等病毒。一旦传染于人,人感染后便发生一系列的禽流感症状,危害人体生命安全。
二、预防方面应动员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注意养生保健,合理饮食,不食野生动物和不卫生的禽鸟类食物。劳逸适度,增强体质。
三、治疗方面,根据报道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伤寒,疫疠范畴,临床表现往往以风热表现为主,风寒热挟杂,损伤人体气机,甚则阴阳离决,危害生命为特点。临床上应根据主要表现,遏阻邪毒内侵,运用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用理法方药的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用药,调和阴阳。康复人体正气,可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一)风热挟湿,遏阻肺卫。
症见发热,微恶寒,身重乏力,口干不欲饮,多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多,或见呕恶纳呆,舌淡红,苔薄白带腻,脉浮略数。
治则:清热化湿,透邪外达
方药:三仁汤合升降散,如湿重热不扬者,可选用藿朴夏苓汤加减化裁。
参考方:北杏仁15克,防风15克,荆芥10克,川朴10克,甘草3克,薏苡仁15克,木通15克,藿香10克
(二)邪阻少阳
症见发热、呛咳,痰粘浊,汗出,胸闷,口干苦不欲饮,呕恶,纳呆便溏,疲乏倦怠,舌苔白腻微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
参考方:青蒿10克,黄芩15克,白芍12克,甘草3克,北杏15克,连翘15克,枳壳10克,竹茹15克。
(三)热入营分,耗气伤阴
症见身热夜尤甚,喘促烦躁,甚则不能活动,呛咳或有咯血,口干气短乏力,汗出,舌红降,苔薄,脉细数。
治则:清营解毒,益气养阴
方药:清营汤合生脉散
参考方:牡丹皮15克,白薇草15克,北杏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太子参20克,淡竹叶15克,甘草3克
(四)邪盛正虚,内闭外脱
症见发热不明显,喘促明显,倦卧于床,不能活动,不能言语,脉细浅数、无力。面色紫绀,或汗出如雨,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治则:益气固脱或兼以辛凉开窍
方药:大剂量静点参脉针或参附针,并用参附汤或生脉散(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参考方: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制附子10克,云苓20克,牛黄(冲服)1克
(五)气阴两伤
症见热退,心烦,口干,汗出,乏力,气短,纳差,舌淡红,质嫩,苔少或苔薄少津,脉细或细略数。
治则:益气养阴
方药:参脉散或沙参麦冬汤加减化裁
参考方:人参6克,麦冬12克,五味子15克,云苓20克,白术12克,丹参10克
上一篇:中医药防治非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