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技术 > 医疗动态

医疗动态

中风后站不起来 竟是罕见的“神经病” 区中医院神经内科拨开迷雾揪“真凶”,老人被确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发布时间: 2023-06-27 浏览次数:634

摘自番禺日报2023年06月27日A6版  潘晓均

 

术后,患者使用助行器走路  医院供图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潘晓均  通讯员苏秀坚)中风后,老人一次又一次入院、出院,但康复治疗后仍无法站起来走路,辗转多家医院未能确诊,让医生们犯难。最终,区中医院神经内科郭晓兵主任团队拨开迷雾,为老人揪出了“真凶”。

70岁的麦叔是一名退休教师,虽然有2型糖尿病、痛风等病史,但因为一直坚持运动,身体还算硬朗。今年3月,麦叔突然排黑便,由于没有其他不适,并未引起重视。日前,麦叔因排便后突发剧烈头晕,家人把他送到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考虑十二指肠溃疡、中度贫血。几天后,麦叔病情加重,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检查头颅CT后,考虑急性脑梗死,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然而,出院约一周,麦叔又因气促、肢体水肿(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再次出院。

再次出院后,麦叔仍不能站立。家属带他到镇里医院做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后,麦叔依旧无法站起来。这让接诊医生也十分疑惑:麦叔肢体力量很好,为什么不能走路,甚至站也站不了?对此,麦叔也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却始终未能确诊。

为求进一步诊治,麦叔来到区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院神经系统查体可见: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三头反射肌、膝反射、踝反射引不出,双侧指鼻试验、膝跟胫试验(+),双下肢偶有不自主抽动,病理征未引出,踝关节以下震动觉障碍,痛觉、运动觉、位置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无异常。

患者以上症状究竟是什么病因?神经内科郭晓兵主任团队进一步完善检查,头颅MR发现患者存在脑梗死的病灶,但并不能解释患者不能站立及体查的异常。肌电图提示既有感觉神经、亦有运动神经损伤,不支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大致正常,可排除甲状腺疾病所致神经病变。患者脑电图不支持癫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相关抗体(脑脊液、血清)均阴性,且头颅、脊髓MR不支持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表现。患者双下肢肌痉挛、共济失调,肌电图以脱髓鞘病变为主,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寡克隆带(+)。

综合检查结果,郭晓兵主任确诊患者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明确了病根,对症下药,予激素冲击,配合火龙罐、蜡泥灸、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中药拟益气活血为法,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患者下肢不自主抽动、下肢发软等症状逐渐改善。出院时,患者已能自己使用助行器走路。

郭晓兵主任介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近端慢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一种。该疾病患病率(0.67-10.30)/10万,年发病率(0.15-10.60)/10万,在国家罕见病名录可查询,各个年龄均可发病,高峰期在40-6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通常表现为隐袭起病,病情进展达8周以上,或呈亚急性病程。

该疾病会导致进行性运动和感觉障碍,表现为近端和远端肌肉无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性共济失调和严重残疾,这些都是周围神经严重脱髓鞘和继发性轴突缺失的标志。郭晓兵主任表示,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神经系统可治性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合理用药可获得良好功能改善,经一定时间的维持治疗,停药后可无复发;部分患者病程迁延,需要长期用药维持;少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或开始有效而病程后期对治疗反应变差,而导致严重残疾。因此,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很重要,不要错过治疗的时机,病情改善后也不要掉以轻心,要规范用药定期随诊,切勿自行停药。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