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常见病防治

常见病防治

中医针灸与保健养生

发布时间: 2011-08-23 浏览次数:3751

    中医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手段。我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防治疾病、保健强身。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相当的代表作,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药方》中记载了很多针灸保健方面的资料。如灸足三里可以防病抗衰老,称其为长寿灸。并首先提出灸法预防传染病。宋代陈丘、元代邹铉续增的《寿亲养老新书》,记载了按擦涌泉穴可终不染瘴,面色红腻、腰足轻快。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者,即能防病之意。又如清代张璐著的《张氏医通》中,载有三伏天用药贴敷肺俞、膏肓俞、百劳俞等,能预防哮喘冬季发作等等。历代医家有关针的阐述与著作,对中医针灸理论临床疗效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建国以来,中医的针灸保健事业不仅在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如今中医针灸还被用于减肥、减皱,步入了美容防老领域。由于针灸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它简便易行,而且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因此,这种古老的中医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

    针灸是中医一种外治法,分针和灸两个部分。

    1、针法也叫刺法,用特定的针刺工具或非针刺工具来刺激人体的输穴,再使用手法来达到平衡阴阳,调节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

    2、灸法:是用艾绒或者用其他药物做成的药条灼薰人体的体表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针法和灸法虽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输穴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起到防治、强身的目的。在临床上,针法和灸法经常配合使用,针和灸都离不开中医的基础理论,同时也离不开针灸的基本理论。

    针灸的基本理论:经络与输穴:

    1、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一种通络,经以重行为主。络是从经中分出来的,它以横行为主。经络将人体的器官和四肢、百骸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经络来达到治疗器官、四肢、百骸疾病的一个目的,经络通了,人体气血运行也顺畅了,阴阳平衡了,就能达到了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2、输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部位与内部的脏腑器官互为相通,输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包括十二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针灸是通过刺激输穴、经络的作用,才能够调动体内的抗病能力,调节机体的虚实状态,以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则常见病、慢性病和保健美容法:

    1、感冒:经常感冒者: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艾灸每天一次。

                 风寒症:取迎香、支正、风门、风池, 针用泻法。

                 风热症:取尺泽、鱼际、曲池、外关,针用泻法。

    2、咳嗽:风寒袭肺:取列缺、合谷、外关,针用泻法。

             风热犯肺:取尺泽、肺俞、曲池、大椎,针用泻法。

             痰湿蕴肺:取肺俞、脾俞、太渊、太白、丰隆、合谷,针用平补平泻法。

             肝火犯肺:取肺俞、肝俞、经渠、太冲,针用泻法。

    3、眩晕:虚证:取百会、风池、膈俞、足三里、肾俞,针宜补法,可灸。

             实证:取中脘、阴陵泉、行间、水泉,针宜泻法,不灸。

    4、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者:取肩髃、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针初病宜用泻法,久病宜用补法。

       口眼歪斜者:取天仑、颊车、内庭、阳白、昆仑、养老。针初病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

    5、美容减肥: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输穴为主。取天枢、外陵、足三里、丰隆、内庭、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用G6805型电针每天30分钟。

    6、针灸美容:

       颜面不华者:取下廉穴,针用32~34号毫针,平补法。

       颜面干燥者:取曲池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消斑祛皱者:取阿是穴,针用捻转平补平泻法。

    自古以来,医家在临床上不断通过研究实践,掌握了不少针灸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等丰富的经验,如急病者多用针法,久病和慢性病多用灸法或针、灸并用。养生保健的亦从临床所得的验效而作用于实践。

上一篇:中医治疗风疹

下一篇:中药治癌(七)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