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

夏季话养生

发布时间: 2017-05-05 浏览次数:3793

    夏季是从农历的立夏开始,到立秋前结束。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农历六月又称为“长夏”。
    立夏开始,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这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
   中医十分强调“天人合一”。 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夏属火,配对五脏属心;长夏属土,配对五脏属脾。在炎热的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发汗来调节体温,与气候相适应。此外,夏暑天时,“暑多夹湿。”
    《内经》讲“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此,夏季养生主要在心、脾两脏,同时要注意火(热)邪、暑邪、湿邪和养护人体的阳气。具体应着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情志
     夏季宜以养心气为主。中医认为,夏日主火而内应于心,心藏神,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夏暑之气入心,易使心火上炎,令人烦躁不安、焦急易怒,而情绪波动恰是夏日养生之大忌。所以,夏日摄养更应注意心态平和,以养心气。
    二、起居
    夏季宜晚睡早起,也就是说要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结合夏天白昼长的特点,中午有条件的要尽可能小睡片刻,养足心脏阳气,有助消除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同时,切记莫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若吹风的时间过久会引起头痛、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由于夏季炎热,人们常日夜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若加上大量食用冰冷饮品,更容易伤人阳气。很多人会患“空调病”,表现为鼻塞、打喷嚏、头昏、耳鸣、乏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易伤人体阳气,阻遏气机,发病多缠绵难愈。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能过于潮湿,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摄氏26度左右,也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以免感受湿邪。    
三、饮食
  “药食同源。”近代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
     在饮食方面,夏天以祛暑、化湿、清补、健脾为原则,忌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如突然吃冷饮之品,则易伤害肠胃。
     介绍几种常用的食疗方:
(一)苦瓜
   中医认为“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苦瓜味苦、性寒,能清热泻火。苦瓜的微苦味道,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可增食欲,清热消暑,故夏食苦瓜正相宜。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对肝火目赤、胃热烦渴、湿热痢疾等皆为辅助食疗佳品。苦瓜泡制的凉茶,饮后可消暑怡神。但应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别吃得太多,过度则“苦寒败胃”,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
   (二)薏仁扁豆绿豆粥
    薏仁40克、扁豆40克 ,绿豆、大米适量煲粥(供3至5人用,孕妇忌服),有清热解毒、和中化湿的功效。
   (三)怀山莲子百合粥(汤)
    怀山40克、莲子40克、百合40克,瘦猪肉适量煲汤或加大米煲粥(供3至5人用),有益气养心、健脾化湿的功效。
    四、劳逸
    夏季晨运强调“日出而作”,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也不宜在烈日高温下运动,以防中暑。同时,由于夏季人体能量消耗较大,出汗多,运动时应注意控制好强度,避免过劳,并要补足水分。
 
番禺区中医院  万志成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