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

夏秋交替更应注意养生

发布时间: 2013-09-11 浏览次数:3741

摘自番禺日报2013年9月11日A7版

□本报记者  廖月尧  通讯员  胡  敏

白露虽过,广州仍旧被笼罩在高温天气中。区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嘉莹表示,广州真正的进入秋天还需要一段时间,眼下正处于夏秋交替之际。不要以为这短暂的过渡很无所谓,实际上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却是很重要的阶段,因为夏秋之交很易生病。只有注意养生之道,才有可能有效防病。

夏秋之交最易伤风感冒

虽已过白露且气温稍有转低,但不少市民依然感觉燥热疲劳,上呼吸道疾病不时冒出来。与盛夏一样,现在热感冒、伤风感冒人群依然非常多。

那么夏秋之交容易患上哪些疾病呢?针对番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陈主任认为主要是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另外关节病、皮肤病也多发。这是因为夏秋交季天气多变,忽冷忽热,昼夜温度及空气干温度差异变大,空气中有毒颗粒及致敏物较多,易导致伤风感冒,也会使慢性肺病复发,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加上此季瓜果成熟,食之不洁不慎,也会使胃痛、腹泻多发;夏秋之交,一方面暑湿蒸腾,人体耗损过度,容易出现气阴两虚的症状,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诱发关节病;皮肤易被病源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等。

夏季许多家庭整晚开着空调睡觉,现在到了初秋,有些人还是保持着这个习惯。事实上,这个季节晚上的气温往往偏低,这样做很容易感冒。此外,冷风太久吹在熟睡者头面部,很容易引发面瘫。因而,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再吹空调或电扇,也不宜对着门窗睡,避免受到冷风侵袭,最好加条毯子或薄被。

初秋天气气温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所谓“春捂秋冻”,这个季节,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身体虚弱的人群白天可以穿薄一些,可准备一件稍厚的外套,早晚穿着,以免受风寒。

主动排忧防范“情绪中暑”

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气温高、湿度大的“桑拿天”最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午天热的时候应减少外出,可以喝点清凉解暑的冬瓜汤,遇事保持心平气和,少生闲气。保持情绪的淡定、从容,避免过激、过抑,有助维持一身稳定、坚固的免疫状态,才能安然度过夏秋季节。

注重饮食调养

夏秋交际,暑湿较重,容易引发腹泻,除了饮食不洁,不注重卫生等外界原因所引发以外,中医认为,秋季腹泻主要是由于夏季的暑湿长期停留于身体之中而造成的,加上室内外温差大,又吃了寒凉食物,使得腹部处于内外冷热夹击状态,引发腹痛、腹泻。

陈主任指出,白露后,气温仍持高,湿热天气,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在消暑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脾胃:不过度劳累,不剧烈运动,不暴饮暴食,不要贪凉饮冷,不吃不洁食物,应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养肝气。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油腻,每次吃好,不要吃多,可一日多餐,切忌太寒凉。

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白露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在秋天“养收”的时候,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有肩颈腰腿痛等疾病或体质虚弱的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运动处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锻炼。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里的肺脏与秋季相应,秋季宜注意保养肺脏,秋季若常健身,可治痰多气壅、口干咽痛。另外,秋天宜练健鼻功。肺开窍于鼻,鼻的通气功能受到影响,则将严重影响肺脏。健鼻功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至20次。每天搓鼻3至4次,可大大加强鼻的耐寒能力,亦能治疗伤风、鼻塞不通。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