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预防结直肠癌,早筛最重要!

发布时间: 2022-06-18 浏览次数:1193

       肠道健康关乎营养吸收、消化食物、情绪控制和免疫等诸多功能,大量的免疫细胞都配置在肠道内,所以肠道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前沿阵地。

       然而,肠道的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数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 5 位,其中新发病例 37.6 万,死亡病例 19.1 万。其中,无论男女结直肠癌发病率都在40岁后陡然升高。

       临床上,有许多患者一旦确诊为结直肠癌,基本上都到了中晚期。其实,早期的结直肠癌通过手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预后良好。因此在中国结直肠癌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中,我国学者建议将40-74岁的一般人群作为结直肠肿瘤的早诊筛查人群,并且可疑通过基于高风险因素的调查问卷分层出高风险人群,对于有明确遗传史、或其他高风险症状人群可适当降低筛查起始年龄。

       结直肠癌在早期发病时可能并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以下“十个警戒信号”就需警惕:

#十个警戒信号#

#  突然体重减轻。

#  原因不明贫血。

#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  腹部有块。

#  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  大便中有脓血或粘液血便。

#  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

#  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  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  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  检查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早期结直癌进展较慢,其发展过程一般需经过: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期间可能需要10-15年时间。于是早发现早治疗,成了防治结直肠癌的关键

 

 哪些人属于结肠癌高危人群?

       我国指南共识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了警示,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可认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 粪便潜血阳性;

•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 以往肠道腺瘤史;

• 本人有癌症史;

• 排便习惯改变;

       • 符合以下任意2项: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在医学上,预防一般分为三级预防

Ⅰ级预防——病因预防。

       1.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及维生素、叶酸和相关微量元素的摄入是预防结直肠病变的重要一环。

       2.生活作息:体重控制、适当运动及限制烟酒对预防结直肠病变有着重要作用。

       3.药物使用:维生素D、钙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等药物在预防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普遍被认可。但是,各类药物的长期应用缺乏足量的临床证据,存在一定的争议。

       Ⅱ级预防——“三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常见检查手段:

       1.粪便隐血试验;

       2.结直肠内镜(NBI/放大/染色)胶囊内镜、超声内镜:肠镜检查无疑是结直肠癌早筛、早诊的金标准。通过肠镜可以观察到肠壁黏膜的结构改变,并可直接镜下钳取组织进行病理确诊。

       3.影像学检查:(1)结直肠CT检查:(2)结直肠钡剂造影等

       Ⅲ级预防——康复性预防。

       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MDD)和治疗(MDT)。目前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主要是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

       中晚期(进展期)结直肠癌总体的治疗效果仍是比较乐观的,5年生存率为40%-60%。

预防胜于治疗

       所以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最主要的就是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还有最重要的早期肠镜检查!

 

文字 |熊阿琴

编辑 | 梁颖杏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