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脚踏实地”到底有多难?

发布时间: 2020-08-26 浏览次数:1869

走路脚跟痛?当心跟痛症

       在骨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因为脚跟疼痛而前来就诊的病人,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也不乏中青年人群。很多人在看诊的时候会告诉医生,脚跟痛已经好多年了,本来以为不是什么大病,最近实在疼得受不了才来医院。

       其实,别看脚跟部位不大,但会引起脚跟疼痛的疾病却不少。对于脚跟痛,不能一概认为是“小毛病”,有些拖延不治,发展下去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所以,想要“脚踏实地”可没这么容易。那么,导致脚跟痛的原因有哪些呢?跟痛症到底是什么病?本期,区中医院康复科专家跟大家聊一聊跟痛症的那些事儿。

       引起足跟痛的常见原因

       很多人认为脚跟痛就是骨刺“扎”到肉了。康复科专家表示,其实脚跟痛不一定是长了骨刺。研究表明,患有跟骨骨刺的人仅有不到四成的人会出现疼痛症状。跟骨骨刺只是引起疼痛的潜在因素,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除了骨刺引起的疼痛,引起脚跟痛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足底及足跟周围的软组织病变,另外还有高足弓、扁平足、跟骨炎、跟骨高压症、跟骨肿瘤或结核、跟骨骨折、跟骨关节炎等,这些都能引起足跟部疼痛。

       作为造成脚跟痛最常见的原因,足底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足跟痛在医学上称为“跟痛症”,是一种以足跟部周围反复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包括跟骨滑囊炎、足底跖筋膜炎、跟下脂肪垫炎及脂肪垫退化、跟腱(周围)炎及跟腱变性。

       康复科专家指出,跟痛症发病以中老年人及肥胖者为主,主要是由于足底及足跟周围软组织受到长期、持续、过度牵拉,足部发生慢性劳损所致。中老年人随着岁月的推移,常年累月的压迫导致足底筋膜逐渐蜕变,筋膜弹性变差,体重较大者足底受压更甚,故这两类人发病率较高。不过,近年来跟痛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足部缺乏肌肉组织,足底脂肪垫较厚,局部血运较差者,一旦出现损伤就非常难以自身修复,因此造成了该病迁延反复的特点。

       跟痛症以保守治疗为主

       区中医院康复科专家表示,跟痛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保守治疗为主,迫不得已才会采取手术治疗。

       专家表示,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当有持续并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影响行动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一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也可以配合局部外用镇痛膏药,以及中药膏外敷、中药熏洗治疗等。从传统医学角度来说,跟痛症属“痹证”范畴,跟痛症常以本虚“肝肾亏虚”为主,标实“经络瘀阻”为表现,多数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所致,可根据辨证论治服用中药。

       康复治疗方面,包括中医传统疗法和物理治疗。中医传统疗法有针灸、浮针、小针刀、手法推拿拉伸等,中医认为跟骨为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可辨证选穴以益肾活血、通络止痛。物理治疗有超声波、冲击波、肌内效贴等,比如冲击波治疗,可以通过在局部的微损伤,促进机体的快速修复,从而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解决疼痛问题。

       只有极少数病人经过专业、系统的保守治疗后效果仍不理想,疼痛难以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才建议手术治疗。

       过量运动反得跟痛症

跟痛症病人处于疼痛期时最需要做的是多休息,避免患肢负重。肥胖者要控制体重,减轻足部的压力,减少跟痛症发病几率。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可每日用温水泡脚,特别是冬季注意足部保暖,防止寒冷剌激。

       日常要选择合脚的鞋,鞋底要避免过薄过硬,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尤其是鞋跟要有弹性。鞋的宽度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为宜。磨损严重、过紧、对足弓支持不够的鞋子要及时更换。医生建议足跟长期疼痛的患者要正确使用合适的鞋垫。针对足部形态异常的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针对性的矫形鞋垫。

       如今,越来越多人热衷养生、健身,不少中老年人选择长时间走路来锻炼身体,然而锻炼身体也要适度,许多中老年人因为过度锻炼患了跟痛症。记者从区中医院获悉,过度运动导致的跟痛症的患者并不少见。专家建议,市民走路锻炼要控制时间,最好在半个小时之内。同时尽量避免快速跑步、跳跃等剧烈运动,以及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及受压。

 

转自番禺日报2020年8月26日A7版

医患交流

返回顶部

关闭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信

番禺区中医院医疗集团订阅号

番禺区中医院官方微博